(3)环槽效应:掌子面爆生的冲击波传播和爆生气体扩展遇管棚密集环形孔槽后被反射、吸收或绕射,大大降低了反向拉伸波所造成的围岩破坏程度及扰动范围。(4)确保施工:管棚支护刚度较大,施工时如发生,塌碴也是落在管棚上部岩碴上,起到缓冲作用,即使管棚失稳,其破坏也较缓慢。管棚布置形式根据地形地质以及载荷情况不同,(1)扇形布置:用于隧道断面内地层比较稳定,但拱部附近地层不稳定的场合。(2)半圆形布置:用于隧道下半部地层是稳定的,但起拱线以上的地层不稳定的场合。此外,即使地层比较稳定,但地表、周围有结构物、埋深很浅时也采用此种布置形式。(3)门形布置:隧道除底部外,布置成半圆、侧壁的门形。用于隧道基础是稳定的。
断面内地层及上部地层不稳定的场合。(4)全周布置:用于软弱地层或膨胀性、挤出性围岩等极差的场合。(5)上部一侧布置:隧道一侧有公路、铁路、重要结构物、需防护或斜坡地形可能形成偏压时采用。(6)双层布置:用于隧道上部有重要设施、拱部地层是性、不稳定的或地铁车站等大断面隧道施工或突破河海底段施工场合。(7)一字形布置:在铁路、公路正下方施工或在某些结构物下方施工时采用。技术发展趋势在目前的超前支护方法中,主要有超前锚杆、超前小导管注浆和超前管棚。超前锚杆和超前小导管注浆具有施工便捷、技术易掌握、机械化配套程度要求不高等优点,但支护长度小(仅3~5m),锚杆或小导管伸入工作面前端滑动线内距离短,开挖循环进尺受限制,一般在浅埋松散地层中循环进尺多控制在15~17m,循环次数增加,工序交换频繁,特别是在自稳能力极差的围岩中,锚杆和导管前端仍在滑移面内,起不到超前支撑保护的作用,极易造成工作面失稳,存在较大的隐患。
2新工艺的运用2.1二衬台车钢端模针对隧道二衬端头止水带易偏位变形及端部混凝土不平整的问题,对二衬台车钢端模进行改造设计,二衬台车钢端模构造如图1所示,主要由二衬台车+固定钢模+活动钢模+内侧木模及顶托、工字钢固定后座等组成。钢端模分块尺寸、重量,及联接情况如下:钢端模由固定钢端模D2及活动钢端模D1组成,每块长度为402mm,重量分别为14.2Kg、11.9Kg;每块钢端模设计为L型结构,高度均为210mm,宽度分别为220mm、150mm(可根据设计止水带的位置进行适当调整)。隧道二衬台车钢端模技术的应用,很好的确保了二衬端部混凝土表面的平整、不变形;固定钢模及活动钢模很好的固定了环向止水带的位置,并保护止水带不受损伤。解决了隧道二衬施工端部不平整及止水带褶皱变形等问题,确保了隧道施工质量,效果显著。
(1)对已施工区段以及开挖工作面两部分进行观察,开挖工作面的观察工作主要在开挖结束后进行,观察内容要,不仅包括工作面的稳定性状态,而且还包括地表岩石状况等,若地质情况较为稳定,无异常变化时可 进行一次观察,将观察结果进行记录。(2)在观察中一旦发现地质条件异常,应在 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并持续观察,直至处于稳定状态后,可每天进行一次观察。(3)全部施工完成的区域每天必须进行至少一次的观测,观察的主要内容有锚杆、喷射混凝土等情况是否与规定要求相吻合。
3.4.2对洞外的地表情况也应进行细致观察
(1)拱顶下沉与周边收敛量测。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同一断面位置对拱顶下沉与周边收敛量进行监测。量测频率见表1,表1中B为隧道开挖宽度。(2)地表下沉量测。在地表测点与拱顶下沉的同一横断面位置设置观测点,这样可准确测量出地表下沉量。(3)测点布置。选择同一水平断面设置拱顶下沉与地表下沉位置,按照测量结果终选取4条水平测线作为开挖地段[3]。(4)整理资料与数据统计。由于现场量测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温度、地质环境等,所获取的数据必然存在一定的离散性,所以应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寻求支护系统的受力变化特征,初步判断围岩与初期支护系统的稳定性高低。将所得出的数据经过汇总后上报给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并绘制成曲线图,以帮助工作人员正确分析现场施工情况,对存在问题部位及时加以改进,提高施工效率。
深耕 钢筋焊网机行业十年,一直坚持对 钢筋焊网机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售前售中售后的服务。 十年耕耘,让社会各界看到了我们,建贸数控钢筋笼滚焊机厂家(福建省分公司)将继续努力,在 钢筋焊网机领域发光发热!